一家午間食堂里的“行為藝術”專欄
奧拉維爾?埃利亞松(Olafur Eliasson)是僑居柏林的丹麥當代藝術大師。 他的父親是丹麥漁船上的廚師,祖上都是漁民。生于北歐,讓奧拉維爾對自然、光線、人與環(huán)境氣候的關系有著超出常人的理解與建構。
他將對自然主義的理解貫徹到自己的大型裝置藝術中,無論是2008年的紐約瀑布、還是2011年的丹麥彩虹,都將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生活完美結合,帶來了具有超現(xiàn)實沖擊力的感官體驗。
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,便是2003年于倫敦泰德現(xiàn)代藝術館打造出一個“人造太陽”。而去年,他設計的低成本太陽能充電燈已經(jīng)投產(chǎn),將為缺少能源的貧困地區(qū)帶去福音。
藝術空間里的午間食堂
奧拉維爾在德國柏林擁有三層高、5000平米大的工作室空間,近100名工作人員。除了裝置藝術所需的設計師、建筑師、工程師、藝術史、檔案學研究學者之外,還有廚師。
這個工作室在創(chuàng)作驚世裝置作品之外,還出人意料地成為一個專為烹飪準備的世界。
工作室有個非常特殊的廚房,和一般的員工食堂有所不同,只提供素食。目前照顧廚房的是日籍料理家?guī)r間麻子和廚師Lauren Maurer 。
工作室頂層的一部分被改造成了一個菜園,種著大豆、蘋果、南瓜、胡蘿卜、辣椒、西葫蘆、甜菜、番茄,還有薄荷、鼠尾草、牛至、迷迭香、蒔蘿……頂層菜園的農(nóng)產(chǎn)品能滿足一部分工作室的日常需求,不夠的,會向柏林周邊的當?shù)剞r(nóng)民購買。
藝術家們希望在這個廚房里執(zhí)行自然主義,珍惜食物、了解時令,尊重廚房文化。即便在寒冷的季節(jié)里農(nóng)作物有限,大家頓頓吃甜菜沙拉也沒關系。大不了不能忍的人去對面的披薩店吃披薩。
吃飯的行為藝術
一群秉持自然主義的藝術家,終究會把他們的“吃飯行為”放大成藝術項目。在他們的概念里,吃自己種植的應季食物,和親密的朋友、有著共同追求的人們一起分享,不僅價格實惠,還能提供一個休憩的時機,去鼓勵更多的交流與創(chuàng)意。因為吃得好,能夠降低簡化人們在生活中的辛苦感。
廚房料理人的努力,被藝術家們抽象成一種“生長變化的熏陶”,烹飪本身是運動的進程,農(nóng)作物四季生長變化、蔬菜在鍋子里由生變熟;種子、微生物、礦物質、太陽、月亮和地球之間的關系都滲透其中。飲食的過程,就是促使人們去思考:我們吃了什么,我們成為了誰。
他們給工作室的廚房午餐項目命名為TYT(Take your time)。當TYT成為行為藝術,藝術家們開始用文字、圖片和影像來記錄這些行為。他們開發(fā)、實驗菜譜,采訪種子專家、發(fā)酵科學家和關照人類與自然的哲學家。
參與菜譜開發(fā)與實驗的,不僅僅是在這5000平米中工作的藝術家們,還有著名的廚師René Redzepi 和Alice Waters。而作為連帶影響,TYT多年以來甚至“培養(yǎng)”出了厲害的廚師,柏林時髦概念餐廳Dóttir,老板兼廚師就出自這間廚房。
2015年8月的MAD大會主題是“什么是烹飪”。奧拉維爾?埃利亞松被請上了演講臺,講述TYT項目的意義與背后的故事。
而2016的4月,記錄TYT午餐行為藝術項目的圖書將出版發(fā)行,里面包含了超過100個素食菜譜,以及藝術家們與食物、廚師、公共營養(yǎng)學者、哲學家的采訪與對談。
自然主義的Studio Olafur Eliasson,希望傳遞這樣的概念:烹飪是關心他人,是慷慨和熱情好客的姿態(tài),是慈悲的核心。廚房是社會的粘合劑,放大了社會關系、從給予到分享。而食物是光、是共享。
本文來源于味覺大師,由餐飲界m.criminalrecordus.cn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(jīng)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。